我国对PE管的开发、推广与应用,始于上世纪80年代。从规模上看,国内PE管生产企业有150余家,年产能近100万吨,塑料管道已成为塑料加工业中的第一大产业;从质量上看,参差不齐,总体水平落后于西方,符合欧洲标准的饮用水管较少。据上海市化学建材行业协会秘书长邵沧伟分析,PE管质量参差不齐的主要原因是:目前国内生产大多采取“白”加“黑”路线居多,即在PE的白料中加炭黑母粒直接加工成管道。该工艺往往使炭黑颗粒分布不匀、炭黑含量不足,从而降低了强度,这对管材耐压性、应力开裂性能、卫生安全性等均会产生严重的隐患,使管道达不到国标所规定的50年使用寿命的指标。 
自上世纪60年以来,PE管就用于饮用水输送,通过不断开发新品,已形成从公称外径16毫米至1000毫米的系列规格,逐步替代了生铁管、镀锌管等,行业取得了快速成长。目前塑料管在管材市场的占有率已突破50%。近年来,国外先进厂商不断研究和改进PE管材级牌号的生产工艺,又推动了给水高密度聚乙烯(HDPE)管材管件业新一轮发展,提高了PE管的应用领域。
据专家介绍,PE管具有诸多优越性:有更高的耐压能力,如PE100(给水、燃气)级管材可连续50年承受10兆帕的环向应力值;管壁更薄,在使用同样压力下,PEl00级管比PE80的管壁厚减少1/3,输送能力增加35%;PE管可使用在直径较大、环境较差的场合。
国外PE管生产基本上采用“混配料”路线,即用PE树脂与高性能的炭黑母粒先加工成专用料,然后由管道生产企业制成PE管。其特点是管道中炭黑含量达到国际标准的2.5%,炭黑颗粒尺寸为25纳米以下,分布均匀,使用中无杂质渗出,保证管道的受压、卫生及使用寿命等指标符合标准
海南同德管业--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