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HDPE管的发展与进步
07/17/2013  阅览:2238 次

  我国对PE管的开发、推广与应用,始于上世纪80年代。从规模上看,国内PE管生产企业有150余家,年产能近100万吨,塑料管道已成为塑料加工业中的第一大产业;从质量上看,参差不齐,总体水平落后于西方,符合欧洲标准的饮用水管较少。据上海市化学建材行业协会秘书长邵沧伟分析,PE管质量参差不齐的主要原因是:目前国内生产大多采取“白”加“黑”路线居多,即在PE的白料中加炭黑母粒直接加工成管道。该工艺往往使炭黑颗粒分布不匀、炭黑含量不足,从而降低了强度,这对管材耐压性、应力开裂性能、卫生安全性等均会产生严重的隐患,使管道达不到国标所规定的50年使用寿命的指标。

 也有专家提出,这种“白”加“黑”工艺,原料易于掺假,质量难以把控,不能排除少数企业为竞价、减少成本而掺入再生料的可能。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理事长钱桂敬在肯定塑料管道业取得成就的同时指出,应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存在的产能过剩,产品同质化程度严重,产品标准化缺失和滞后,专用料不能满足生产需要等问题,当前迫切需要认真加以解决。

   国外PE管生产基本上采用“混配料”路线,即用PE树脂与高性能的炭黑母粒先加工成专用料,然后由管道生产企业制成PE管。其特点是管道中炭黑含量达到国际标准的2.5%,炭黑颗粒尺寸为25纳米以下,分布均匀,使用中无杂质渗出,保证管道的受压、卫生及使用寿命等指标符合标准

 

{返回列表}
在线客服